试管婴儿不是万能的,走出3大辅助生殖误区
被忽视的“不能生”群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人,处于较低生育水平。除了“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也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
如今女性面临的生育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怀不上、怀了以后胎停、宫外孕等情况越来越多。虽然我们国家没有大样本的流行病调研数据,但总体而言,不孕症的发病率确实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发病率大概在6%~15%。如果按15%育龄人口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二胎、三胎政策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高龄女性有再生育的打算,辅助生殖技术也帮她们圆了求子梦。36岁的王女士备孕10年都无法顺利怀孕,跟丈夫去遍了各大医院,最后她和丈夫决定求助试管技术。今年4月,经过促排卵、取卵、移植等一系列艰辛的过程,王女士终于怀孕。
据统计,目前我国治疗的总周期数已超过100万周期/年,成功率已基本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有迈向更高水平的趋势。
别让生殖辅助误区“误事”
从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来看,公众的生育观念正普遍趋于科学、理性。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患者对生殖辅助技术存在认知误区,应当引起重视。
及早筛查
一些患有不孕不育的夫妻在接受包括试管婴儿在内的辅助生殖技术前,往往走了不少弯路,其中很多人甚至忽略了婚检与日常体检。有临床医生表示,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花了很多钱寻求偏方,接受了非正规治疗,等到去医院做正规治疗时发现钱已花光。
尽量在35岁之前生育
试管婴儿技术并非“万能药”,比如在女性年龄超过40岁后,成功率会明显下降,显示出及早治疗的重要性。
即使开展试管婴儿,它的成功率也是和年龄密切相关的。“如果20多岁的人本身没什么致病因素,基本有把握肯定让她怀上,35岁以下的成功率能到50%~60%,到35岁可能就30~40%,到40岁就10%几了。所以年龄非常重要。”
需要加强大众对生孩子的认知,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情。真的不能到了35岁以后再去想要孩子。老百姓应该把观念变一变,早早的把孩子要了,会省很多事。还有就是千万不能拿人工流产当避孕,早期流产不在乎,后期感染、堵塞或子宫破坏可能就再也怀不上了!
控制多胎率已成国际共识
近年来,生殖领域专科医生普遍发觉: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公众对试管婴儿技术的期待也在不断调整。由于植入的胚胎发育阶段不同、移植成功率不同等原因,每次往往会给女性移植1到2个胚胎,这就造成试管婴儿产生双胞胎的概率比自然怀孕更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借做试管婴儿的机会生“双胞胎”,甚至最好是“龙凤胎。”介绍,学界公认单胎妊娠比多胎妊娠更为安全,因此辅助生殖应尽量控制多胎率已成为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