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遭遇信任危机
近年来,出国读书已不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专利”,许多高中生和初中生也加入了留学大军,中国低龄化留学现象凸显。在国内升学难和就业难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这座“独木桥”,将视野转向海外高校。而在低龄留学趋势愈演愈烈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9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为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
低龄留学热潮
据2012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拟申请学历”方面,研究生的申请比例比去年有所下降,申请大学的比例增至18.37%,留学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该调查报告还认为,未来几年,高中生申请出国留学将会增加。
然而,是什么因素催生了“低龄化留学”的现象呢?
从英国苏赛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留学归来的曹冰冰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高中生去国外读,更容易被知名大学录取,从而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吸引国内高中生和初中生到海外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高中就在国外读书然后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比本科毕业再去国外读研的学生,更容易申请到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国内和国外的录取标准不一样,所以一些初高中就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在申请研究生时录取门槛要低一些。”曹冰冰解释说。
事实上,国内许多家长和学生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据麦可思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的理由排在首位的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而为“逃离国内升学压力”也占到19%的比例。
上述的调查数据表明,现代出国留学者主要原因多是出于日常的“民生”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加深,使人民币对外币大幅升值,让许多留学家庭的负担减轻不少,这是催生低龄留学热潮的一大诱因。
此外,就业难也是低龄留学生增多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的许多本科生都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很多家长在高中时期就做好了留学准备,出国深造可以选择留在当地工作,即使回国,“海归”找工作也有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内教育资源的不足为低龄留学热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善。未来一段时间,留学热还会继续,低龄留学生还会越来越多,这是时代潮流所趋。
不过近几年,媒体频繁爆出低龄留学负面案例,足以窥见低龄留学的风险。
业内专家建议,小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一把“双刃剑”。除非是有移民计划,否则高中以下阶段的孩子出国留学都需要慎重考虑。由于这类低龄留学的决定权更多掌握在家长手中,因此在选择时,家长的意志显得更为重要。
在留学前,家长需要明确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并且需要确保自身拥有足够深厚的经济实力,对未来可能面对的困难和压力有所准备。
低龄留学需“量体裁衣”
“虽然低龄化留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留学好还是不好,什么时候出国合适?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人而异,勿要盲目跟风。但是提前做好规划、有了充分的资料和心理准备,才有最大的胜算。”曹冰冰对记者说。首先费用要考虑清楚,毕竟到国外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因为身边的朋友分布在世界各地,所以我对很多国家的学费都做了比较。不管是欧美还是日韩国家,针对留学生的学费都差不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就出去读书自然对家里的经济没太大影响,但是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或者一般的孩子在初高中就出去读书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曹冰冰认为,留学不能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提前做好求学道路的选择,是选择高考还是出国留学都需要提前思考,提早准备。留学并非是高的“备胎”,也不应该被看作一种学历的跳板,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
近年来,中国低龄化留学生的比例已占自费留学人员总数的30%左右。随着低龄留学者数量的激增,许多负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不少留学生的父母倾其所有,甚至举债将孩子送出国门,而留学生们自己对学业毫无规划和准备,到了国外,每天和年龄相仿的中国学生在一起厮混,最基本的语言关都无法通过。有的学生因为觉得学业无成愧对父母,走上了打黑工或是其他歧途。
持续了10多年的低龄化留学热潮,使得一批低龄化留学生处于中西文化的“夹缝层”。他们在异国难以立足,在国内却又显示出诸多不适应。有些留学者,因为出国太早,原有的文化根基不牢固,成长欠缺连贯性。
一个教育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留学的好处既不能夸大其辞,也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出国留学是有好处的,留学即能体会国外自由的人文和学术环境,也能开阔视野。但要成功,其重要的因素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努力,而学校有再好的环境和条件也只是外因。
而关于什么时候出国这个问题,其实因人而异。我国近代史上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龄只有12岁,但出了不少人才甚至大师,成才与否与何时出国留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就目前许多活生生的案例来看,至少以下几种情况不宜低龄出国,一是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债台高筑供孩子出国完全没有必要;二是孩子在国内“教不好”,寄望于出国能“教好”也并不现实,这本来就是一件量体裁衣的事情。
中国教育遭遇信任危机
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人,比去年减少18万人。这已经是自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以来连续第4年保持下降趋势。除受生源因素影响外,弃考已经成为高考报名人数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而统计发现,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总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1成。弃考的学生中一部分选择了出国留学。
种种数据和现象表明,现在我国的人才正在向国外“流失”。我国教育的问题既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也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在这种压力的背后,则是中国教育所遭遇的信任危机。
相比较前几轮留学生出国深造是对先进知识的渴望和对改变国家民族或者个人命运的渴求外,现在的留学生则是对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种无奈和逃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一是“内地高考难”,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受应试教育的折磨,早早做好出国留学的打算,还有的孩子则因成绩不太理想,想绕过国内高考出国留学。二是家长认为“国内大学差”。
过去10年间,内地大学的声誉随扩招大幅下降,每年发生在高校中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一次次损伤高校的公信力,一些家长认为还是把孩子送出国留学会学到真东西。
除出国留学这一重要因素外,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原因还有一些学校为保住升学率“劝说”毕业生放弃高考、学生自觉高考无望放弃报考等因素。
“我们一定要反思,家长和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些选择。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外学校相比,国内大学确实存在着教育质量的问题,而教育质量的背后是教育制度问题: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没有办法用教育质量或者教育服务来吸引生源。因此,必须去改变这样的状况,真正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熊丙奇说。
另据北京一位中学资深班主任介绍,目前高中选择出国的学生中存在两个极端,成绩优异和成绩排名较低的两种学生群体。而且,在北京不少重点中学中,出现了“出国班”,甚至班里一半人选择出国的现象。高中“空心化”现象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选择出国的高中生中很多是学校的“尖子生”。这些留学生的家长有1/3是工薪阶层,并不都是富人。
优秀高中生扎堆留学,折射出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失望情绪”。只有优秀的学生和优质的师资互相推动,加上一流的学术研究,才能使大学成为一流。很多大学的科研,要依托于学生资源,一旦这种氛围和资源消失,这些“顶尖大学”很快就会失去光彩。高校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反过来又导致对高中生吸引力不足。如此循环,发展前景堪忧。熊丙奇向记者表示。
低龄留学热所折射出我国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把我国的教育体制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越来越多的留学大军到海外留学现象的背后,该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已是中国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