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并非悄无声息的,有这些变化都是胎停的暗示信号
好不容易的怀上小宝宝,但是很多时候天公总是不作美,会出现各种意外导致宝宝“消失”,比如说胎停育。现目前我国发生胎停育的几率是比较高的,每年约有120~150万左右女性自然流产,其中50%是胎停育。大家都知道,如果检查出胎停的症状其实已经晚了,所以在这之前我们还必须掌握一些孕育知识。比如:胎停前会有什么信号暗示呢?胚胎停育准妈妈又该如何做呢?
先怀孕后付款方法/步骤
胎停育的含义
胎停育其实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在子宫内着床发育了一段时间,但是却突然停止发育的状态,现目前有80%的胚胎停育发生在孕前期8周左右。只说是会发生胎停育,其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胚胎是较为脆弱的,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就导致胚胎停止了发育。
现目前确认胎停育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b超监测下,是看不要胎儿心跳的;二是,前期b超监测是可以看到胎儿心跳的,但是却又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了。关于胎停几率上升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并能够让孕妇更好地从细节上做好相关的预防。
胎停的原因
现在导致胎停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可能是孕妈妈所导致的,或者是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不管是那种,孕妈提前了解,可以做好相应对的保胎工作。
1、内分泌失调
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孕早期胎儿的发育是依靠孕妈的内分泌系统的,如果说孕妈妈内分泌是不稳定的话,那么对胎儿发育是不利的,从而可能诱发胎停育的发生。
2、子宫异常
胚胎着床和发育都是在孕妈宫腔内的,如果存在子宫内膜过厚/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问题的话,就会影响到胚胎生存环境,从而出现胎停的情况。
3、染色体异常
如果说,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情况,也会导致女性朋友因为胚胎出现染色体异常而出现胚胎停育的情况。实际上,任何因素所引起的染色体数量异常,或者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都会导致胚胎不发育而出现早期流产的情况。
4、药物因素
一些化学药物的应用都会导致女性朋友的生殖功能受到干扰和损害,导致胚胎流产、死胎、畸形、功能障碍以及发育迟缓的情况产生。因此每一个女性朋友在妊娠之后都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必须咨询专业的医生。
5、免疫因素
虽然说现目前在临床上,由免疫因素所引起的胎停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免疫因素对胎停所造成的危害也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一般在我们发现胎停育的时候,时间都是晚的,肚子里的宝宝可能早就停止发育很久了,已经不能挽回了。其实在早期的时候,可能宝宝给出了一些信号,但是往往被忽略了。
胎停前的暗示信号
胎停育前期是有一些相关暗示的,可能只是自己没有感觉到而已,实际上身体上有些信号早已发出预警,孕妈妈们都是需留心观察。提前了解,说不定还可以挽回。
1、早孕反应减弱
一般在前3个月的时候,孕妈的早孕反应都是比较强烈的,比如说孕吐、嗜睡等情况,如果说这种情况突然消失,也就说明胎儿可能出现异常了。当然,孕妈妈如果本身就没什么妊娠表现,即使反应减弱也难以察觉。
2、大量出血
怀孕后,孕妈妈会发现内裤上可能会有血迹的出现,如果是在前14天的话,就不用担心,可能是正常出血,正常的孕期表现。但是如果说在后期发现自己下身有出血的情况,经常性伴有腹痛,就需要提高警惕。
3、胎心未出现或消失
正常情况下,胎儿会在怀孕的6~7周左右出现胎心,最晚不超过孕8周,如果过了这个范围还未检测到胎心,说明胚胎或已停止发育。还有一种情况是之前能监测到胎心,但过一段时间后却又听不到了,也有可能是胎停育的表现。
4、HCG值下降
在成功怀孕后,孕妈妈的hcg值是有翻倍规律的,并在孕6~8周左右达到最高峰,且随着孕期增加不断上升。若孕妈在产检时发现HCG值急速下降或根本检测不到,就表示胚胎的生长环境不复存在了,胎儿可能已遭遇意外。
如果在怀孕期间出现上述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胎停所引起的。胎停虽说现目前是不能全部避免和预防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相对应的做准备,尤其是在备孕前期,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这样才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效果,尤其是哪些有过胎停历史的夫妻,更需要做相对应的检查,比如说:
胚胎染色体检查:可以很好的检查夫妻双方是否存在基因问题,如果说看是否能改善,如果不能考了人工助孕;女性内分泌检查:也叫激素六项检查,主要检测女性内分泌情况,排除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容易引发胎停育的问题,对备孕期的准孕妈很有必要;精子卵子检查:看精子和卵子是否存在质量或者是活力上面的问题,从而好进行一定的调理;免疫因素检查:包括抗精子抗体、抗HCG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透明带抗体等全项检查。 Tips:做好相关的检查,可以很好的预防胎停的发生,虽然我们不能做到能够绝对的完全的预防,但可以尽可能降低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女性,更加需要孕前检查。曾有胎停育的姐妹们还要注意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随便试孕,需要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多运动、听音乐,培养乐观的精神,在检查后发现问题不要盲目悲观,配合医生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