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是37度,人感到舒适的温度却不是37度,为什么?
人类的体温
人类的体温主要是由脑内的视前区-下丘脑(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构成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正常情况下,该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为37摄氏度,不同的恒温动物的该调定点数值是不一样的。该调定点可以通过人体的体温反馈系统,对人体各项产热或散热的生理反应进行调节,最终使体温维持在该调定点的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我们人体始终能使体温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的原因。
人体的体温调节
人体的最主要的产热途径是肌肉运动。肌肉运动可以通过消耗糖分,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使体温升高。当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寒战的现象,这就是人体通过肌肉运动提升体温的机制。由于感染、炎性介质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比如升高至39摄氏度,那么此时37摄氏度的人体显然温度过低了,于是人就会感觉到发冷,身体会出现寒战,以增加产热,升高体温,直至体温升至39度。所以发烧前我们通常都会有一个畏寒期。
肌肉运动的产热量是最多的。即使是在睡眠状态下,心跳的运动、呼吸肌的运动也都会产生热量。然而,人体最基本的产热方式并非肌肉运动,而是人体内环境中时刻进行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进食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的过程可产生大量的热量。各种营养成分的分解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甚至体内的脂肪、蛋白质转化成糖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此外一些人体激素的作用也会产热并升高体温,比如肾上腺素等。所以人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热量。
除了产热,散热也是人体重要的体温调节方式。人体皮肤是最大的散热器官。皮肤毛孔的收缩也是调节体温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人体可以通过皮肤散热、毛孔的开放可以增加散热和失水。收缩毛孔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发。
此外,出汗、呼吸、排尿、排便、甚至呕吐等也都是热量丢失的途径,是人体调节体温的方式。
当然,除了人体的自身调节,借助外界条件也是有效的调节体温的办法,比如增加衣物可以升高体温,吹风扇可以增加散热从而降低体温等等。
人体处于多少温度的环境中最舒适
由于人体时刻都在产热,那么我们只有处于低于人体体温的情况下才会使散热过程更加轻松。因此人体在22到26摄氏度之间是最舒适的。这也是为什么手术室的温度永远都设置在24摄氏度左右的原因。
当外界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皮肤的散热效率就比较低,散热过程就比较慢,人体就会觉得热;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体温时,皮肤无法散热,甚至是在“吸热”,因此一些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人就容易中暑。过高的环境温度会使人体感受不适。
而当人体处于温度远低于人体体温的环境时,人体需要通过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比如我们会通过增加衣物来减少热量的丢失,增加运动来增加产热等。过低的环境温度也会使人体感受不适。
在过冷与过热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温度范围,以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最佳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佳环境温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数值就是22到26摄氏度之间的问题,
所以,人类的正常体温虽然是在37摄氏度左右,但是感受最舒服的环境温度却是24摄氏度左右。